400-630-2100

体检热线 8:30-17:30

上海体检 > 上海体检中心排名 > 体检指南 >健康百科 >疾病知识 >

胸膜积水是怎么引起的

胸膜积水是怎么引起的

来源:瑞康网 于 2020-06-29 09:52:51

导读: 胸膜积水是怎么引起的

胸膜脏层和壁层之间为一潜在的胸膜腔,在正常情况下,胸膜腔内含有微量润滑液体,其产生与吸收经常处于动态平衡。当有病理原因使其产生增加和(或)吸收减少时,就会出现胸腔积液(也称胸腔积水)。胸腔积液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两类。临床上以结核性胸膜炎常见。

【临床表现】

1,由于原发病、积液的性质和量的不同而不同,积液<300ml,可无症状,中等量或大量时呼吸困难明显。

2,少量积液时可无阳性体征,中或大量积液时,患侧呼吸运动减弱,语颤消失,积液区叩诊呈浊音或实音,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,气管、纵隔均移向健侧。

【超声表现】

1,游离性胸腔积液:胸腔积液声像图最基本最重要的征象是胸膜的脏层,与壁层分开,两层间出现无回声区。两层胸膜分离的范围与宽度视积液量,而定。

少量积液因重力作用下注于胸腔底部,积存于肺底与膈肌之间呈现长条,带形无回声区,后侧肋膈窦液性无回声区呈三角形。其形态和宽度随呼吸、体位而变动,具流动性;吸气时肺下叶膨胀,液体被挤压分散,肋膈窦液区变小或消失;呼气时又重现或增大,健侧卧位时液体流向内侧,外侧液性区变小或消失。

中等量胸腔积液(液性区上界不超过第6后肋水平),胸水超出肋膈窦向上扩展,压迫肺下叶,液性区范围增大,深度加宽。由于重力作用,坐位呈上窄下宽分布。呼吸及体位变动,液性无回声区的深度和范围也随之改变,胸廓下部液性无回声区深吸气时增宽,胸廓上部变小;呼气时则相反。由坐位改为仰卧位,液性下注至背侧,肺上浮,因此腋后线胸水无回声区最大,腋中线及腋前线胸水厚度减少或消失。

大量积液(液性区上界超过第6后肋水平),肺被压部分或全部向肺门纵隔方向萎缩,体积变小,膈肌下移,膈回声光带变平。心脏向健侧移位,大部分胸腔呈液性无回声区,此时呼吸和体位改变,对胸水无回声区厚度影响不大或变化甚微。萎陷的肺呈均匀弱回声,中心部可见支气管的残留气体强回声,深吸气时增多。

胸水的透声性80%是清晰的,多为漏出液或早期浆液性渗出液。约有20%透声性较差,多属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液、血液或脓液,因此在液性无回声区中,可有长短不定的细纤维带状回声漂浮于胸水中,左侧与纵隔邻近时,可有与心搏一致的有节律的摆动,或者两端与胸膜粘连,大量纤维渗出并沉积在一起,互相构成网络状,常见于结核性及化脓性胸水中。肋膈角回声,在漏出液或初期渗出液,呈锐利清晰三角形;渗出液出现纤维素沉着,胸膜增厚,则逐渐模糊,呈毛玻璃样或肋膈角变钝闭塞。在胸膜上出现乳头状或结节状突起者,多见于肿瘤性或结核性胸水中。

相关套餐
热门机构

客服电话:

400-630-2100

8:00-17:30